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我不要做红娘啊神诵九歌神之拯救我的老公有点神她在陆爷心头纵了火袋鼠武警天使的谎言娇臣刀剑乱舞乙女向短中篇合集路遥[琉璃同人]愿(初遇夫妇第十一世)HP亲爱的怪胎小姐
    文治帝登基后,首先任命自己的心腹司徒负为殿前都尉,负责守卫皇宫,又将自己从梁国带来的近臣封为洛阳城防军,守护京师。任命自己的舅舅王绩溪为太尉,涉全国军事,从根本上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

    为了巩固帝位,文治帝将拥立他做皇帝的功臣们一一赏赐、封官进爵。一是任命陈昌为左丞相、刘博为大司马。二是对于被涂太后贬斥的赵姓王也恢复了称号和封地,其中,封长平侯赵赫为齐王、封赵赫之弟赵铭为苏北王。

    同时,对于跟随高皇帝的开国功臣们也分别赏赐、分封。

    这些措施使文治帝收获了朝臣、诸王的人心,其帝位得到巩固。

    文治二年正月,即文治帝即位三个月后,根据群臣的建议,立长子赵澈为太子。并将皇帝继位半年内,预立太子定为大蜀的定制。同年三月,立太子赵澈之生母黎氏为皇后。进一步巩固自己一脉的帝位。

    文治帝在梁国时,经常微服游历,深知百姓疾苦,也深谙“民为国之根本”的道理,所以在他继位后,采取“牧民之道,务在安之”的治国方针。

    文治帝首先提出,百姓所求,不过不受饥寒、居有定所而已。而解决百姓温饱问题,最主要的是提高粮食产量。粮食产量提高了,收成好了,再降低税收,百姓手里的余粮便足以养活家人,有了余粮,才能刺激百姓生育,增加全国的劳动力。

    所以,提高粮食产量是重中之重。

    文治帝将自己在梁国时试验种植的大麦拿了出来,并向朝臣讲述其在梁国推广麦子后得到的产量,拿麦子的产出与黍米、豆子的产出做对比。

    有大臣质疑麦子的口感,文治帝当场命人将麦子做出的麦饭和麦饼赐与众臣,从味觉上说服了众臣。

    最后,经过一番以事实说理后,文治帝下令,在京都洛阳一带,先行试验种植这种从西域异国传来的农作物大麦。待大麦收成得到验证后,再在全国进行推广。

    文治帝知道自己无雄厚的政治基础,且王太后也无母族可依,有的宗室认为他是“摘桃派”,凭着一干老臣的支持白白捡了个帝位,所以在朝堂上他采用以德服人的政策。

    首先,天子要立威,必定形成上行下效的风气。周朝后期,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秦朝又短寿而亡,士无常君国无定臣已成常态。文治帝想要扭转这样的局面,在百官面前树立威望,那就要实行道家的“清静无为”“躬修节俭”的思想。

    文治帝赵诚将这一点做到极致。在王太后的影响下,文治帝本就是厉行节俭的人,就算当了皇帝,他的车骑、服饰、吃食都是一应从俭;他的后宫嫔妃也如是。

    文治帝还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就连每个皇帝继位起就开始大肆修建的陵墓,文治帝都命令匠人一切从简,并早早立下遗诏,自己故去后,只停灵七日,以减少人力财力的消耗。

    这样的举措下来,文治帝在全国都树立了“躬修节俭”的榜样,获得百姓的一致赞誉。

    其次,文治帝赵诚树立“以孝治天下”的形象。自古“忠”、“孝”是治国的两大利器,不孝之人何谈忠君爱国?

    文治帝以身释孝,每日晨起,必先到王太后宫中请安,服侍太后用早膳后,再去上朝。太后有事,立刻起身前往,这样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孝”之大义。百官无不感动,认为文治帝确为仁孝的好皇帝。

    就这样,文治帝赵诚用不到一年的时间,以德服人,收获了众臣的心,让他们心甘情愿为这样的好皇帝效忠。

    文治二年秋,第一批在洛阳一带种植的大麦收成了,经对比,其产量为黍米的三倍,为豆子的五倍,且麦饭能给人更多的饱腹感,是非常适合推广的农作物。

    因此,当年秋,冬麦便在大蜀的北方推广开来。次年春,春麦又逐渐在南方开始种植。

    文治三年秋,全国各地喜获丰收,老百姓对这种更高产、更能填饱肚子的农作物完全接受,纷纷朝着京都洛阳方向跪拜,叩谢文治帝给他们带来福祉。

    文治帝得到百姓的爱戴和认可,大蜀上下再无人能撼动其帝位。

    文治帝趁热打铁,又提出了三项政策:

    一、减轻田租税率;文治帝用减轻田租税率的办法吸引农民归农力本,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二、减轻徭役;文治帝规定成年男子的徭役减为每三年服役一次。

    三、向私人开放山林川泽;文治帝开放原来归属国家的所有山林川泽,准许私人开采矿产,利用和开发渔盐资源,促进了农民的副业生产和盐铁生产业的发展。

    后世史书有载:“文治帝在位期间,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而文治帝的成功离不开他的母亲,也就是王太后从小的悉心教导,以及在背后的默默支持和指点。

    但随着她年事渐高,且儿子又孝顺能干,王太后便不太过问朝中之事。她不但自己不问政,还在儿子帝位稳固后,勒令其弟,太尉王绩溪辞去官职,不得再干涉朝堂之事。并告诫其母族王家子侄,恪守本分、不得干政。

    这样的作为与涂太后相比,品德之高下立现,王太后也备受后世赞誉,堪称国母之典范。

    文治五年冬,北方遭遇严寒,草原上的牛羊冻死无数,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便开始滋扰大蜀北部边境。

    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始于周朝,中原战乱之时发展壮大,秦朝时已成北方一大患。秦末时中原大乱,蜀楚相争,更无暇对战匈奴,待到大蜀初定时,匈奴已经发展成为能与大蜀抗衡的大汗帝国,军事实力强劲。

    所以高皇帝和涂太后面对匈奴的侵犯,采取的都是和亲政策,不但要送予匈奴美女,还要搭上大批金银珠宝和美食美酒。长此以往,匈奴便习惯于大蜀的“进贡”,每年冬季都会侵犯大蜀北境,以此索要财物。区别就在于,丰年要得少,灾年要得多。

    文治帝继位以来,鼓励农耕副业,轻税收轻徭役,推广新的农作物,加之高皇帝、孝皇帝、涂太后在位期间的修生养息政策,使得大蜀自建立以来,经济快速发展,有了一定实力。

    每个皇帝都希望自己能击败异族,功勋卓著,文治帝也不例外。眼见国库日益充裕,面对匈奴的年年“敲诈”,赵诚也生出了“不如一战,痛击外族”的决心。

    在和众大臣商议过后,文治五年底,文治帝赵诚率兵亲赴北境抵御匈奴。

    出征前夕,王坠儿为赵诚亲披战甲,殷切叮嘱他保护好自己,不可逞能逞强。

    又对随行的司徒负叮嘱,务必保护好赵诚,司徒负允诺。

    文治五年年底,文治帝率兵亲征匈奴。

    文治六年正月,苏北王赵铭因不满文治帝的分封,加之其兄赵赫在诛杀涂氏一族□□劳最大,却封赏不足导致郁愤成疾,于文治四年五月病亡。苏北王赵铭听闻其兄病亡,越加怨恨,所以趁着文治帝出击匈奴之时,骤然起兵,向洛阳进发。

    已到达北境的文治帝听闻苏北王谋反,急忙调兵回京,同时命韩武侯浦琮焕领兵前往苏北讨伐反叛军。

    韩武侯浦琮焕领命,带兵往南,于徐阳与反叛军相遇。两军交战,反叛军被打得七零八落,苏北王被杀得落荒而逃。

    苏北王赵铭本可以逃过,却不料在逃跑途中遇一头戴斗笠的负剑人,见他策马疾驰而来不但不躲,反而迎面而来,抽出长剑直直劈向马腿,赵铭坐下马匹前腿被齐齐砍断,倒地不起,他也被摔在地上,头晕眼花。

    赵铭踉跄起身,知道此人是冲他而来,只是不知底细,为了摆脱此人,逃脱追兵,只能拔出刀与此人一战,力求速战速决。

    却不料此人武艺了得,不出五招,他便被打败,长剑架在他的脖子上,不敢再动弹半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