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推荐阅读: 我不要做红娘啊神诵九歌神之拯救我的老公有点神她在陆爷心头纵了火袋鼠武警天使的谎言娇臣刀剑乱舞乙女向短中篇合集路遥[琉璃同人]愿(初遇夫妇第十一世)HP亲爱的怪胎小姐
    赵铭正哀求着“壮士饶命。”韩武侯的追兵到了。

    看着被生擒的苏北王,韩武侯浦琮焕对着斗笠人拱手做礼道:“感谢壮士为我擒得此人。”

    斗笠人也拱手还礼,但没发一言,转身欲走,却被浦琮焕拦住。

    “壮士为朝廷抓住判臣,立了大功,不若随我回京,我定向皇上奏明此事,为壮士争取封赏。”

    斗笠人听到“封赏”二字,面上毫无波澜,泰然自若的回答:“不用了,我乃江湖中人,不便参与朝廷之事,就此别过。”

    转身欲走,却被浦琮焕一把拦下,“你既是江湖中人,为何认得苏北王?又为何要将他擒住?你说不便参与朝廷之事,又为何帮助朝廷擒住判臣?”

    斗笠人冷笑一声回答:“我不过是见他仓皇而来,料想定是做了亏心事逃逸,身为江湖中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故而将他拦下。”

    浦琮焕听完他的解释,不但不放他,反而拔出腰刀架在他的脖子上,冷冷的说:“观这打斗场景,你分明是在这里等候多时,特意将判臣拿下。虽然你为朝廷立了功,但你身上有诸多疑点,而且......”

    浦琮焕仔细观察了斗笠人的脸说,“观你眉眼,与先太后设立的匡正堂堂主洪潜有些相似。”

    虽然浦琮焕只见过匡正堂堂主一次,且对方常年以口巾覆面,但对方的神色、身形、气质还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见到这斗笠人时便察觉其眉眼神似洪潜。

    听到这里,斗笠人的眉毛几不可查的挑了一下。

    浦琮焕接着说:“你还是随我回京复命吧。”

    末了又加了一句:“我劝你还是老实点,不要做无谓的抵抗。”说罢将刀贴近对方的脖子以示威胁。

    斗笠人斜眼看了浦琮焕一眼,丝毫不见慌张,淡然道了句“走吧。”便将双手伸出,摆出一副乖乖就擒的模样。

    浦琮焕命人将斗笠人绑上,确认其不能逃跑后,押着苏北王往京都洛阳而去。

    文治六年二月初五,韩武侯浦琮焕押解判臣苏北王赵铭进京,以求圣裁。

    文治帝仁慈,仅判苏北王赵铭一人死刑,剥夺其王爵食邑,收回其封地,将其家人召回京中妥善安置。但经此一事,文治帝认识到,不仅是异姓王会反叛,就算是同宗族的同姓王也同样会反叛,于是他开始思考,如何能削弱藩王权柄,让其无反叛的能力。

    文治帝听韩武侯说起斗笠人一事,也来了兴趣,命人将其带上殿来。

    斗笠人被带上殿来,斗笠已被摘掉,双手反剪在身后,确保其不能反抗。众臣皆好奇的打量此人,就连文治帝赵诚也默然观察着他。

    “下跪者何人?”文治帝开口询问。

    斗笠人抬头看了文治帝一眼,又低下头回答,“江湖草莽之人,贱名不足挂齿,恐污了圣听。”

    文治帝还没开口,就听左丞相陈昌大喝一声:“胡说!”

    陈昌手持笏板往中央迈了一步,向着文治帝行了一礼道:“启禀陛下,老臣观此人与涂太后所养第一鹰犬——匡正堂堂主确有七八分相似,诚如韩武侯所言,此人有莫大嫌疑,故而不敢吐露姓名。”

    其余大臣也纷纷附和,皆道此人神似匡正堂堂主洪潜。

    陈昌接着说到:“陛下,不若对此人严刑拷打,必能逼出真话。”

    “臣复议。”

    “臣复议。”

    大部分朝臣,尤其是老臣,在涂太后掌权期间,都受过匡正堂的监视和迫害,所以提起匡正堂都是咬牙切齿,对匡正堂的影卫,更是又恨又惧。

    尤其是匡正堂在涂太后的指示下,搜集了许多朝廷命官的罪证和隐私,这些东西如同芒刺在背,让人寝食难安。

    试问,哪家没点不能与外人道的私事?哪族没有秘辛?又有哪个人是不犯错的呢?

    所以,这些大臣对匡正堂是恨之入骨,要不是涂太后去世后,匡正堂所有人不知所踪,怕是那些个影卫早就被斩首示众、曝尸荒野了。

    文治帝也理解这些老臣的心思,于是对下跪之人再次发问:“你究竟姓甚名谁?”

    斗笠人环顾四周,对这帮要置他于死地的人露出不屑的神态,接着又抬头看向高坐于皇位上的赵诚,端正跪好,坦然回答:“没错,我就是洪潜!原匡正堂堂主!”

    虽早有猜测,就等着对方承认。但现在对方不再遮掩,坦然承认了,众臣却有些措手不及,都小声议论起来。

    左丞相陈昌冷哼一声讽刺到:“鹰犬,走狗!”

    继而对着文治帝一拜道:“陛下,既然此人已承认他是原匡正堂堂主,那就是涂氏余孽,按照蜀律,应判以斩立决!望陛下圣断!”

    文治帝正要发话,却见曾经在梁国为夫子,现在担任治粟内史的廖长治站到殿中央,持笏启奏:“启禀陛下,臣有事启奏。”

    文治帝点头示意:“廖内史请讲。”

    廖长治行了礼,接着道:“陛下,下臣认为,陛下以仁德治天下,绝不冤屈任何一人。此人是否真为原匡正堂堂主还未有定论,下臣认为,应当先将其押送至洛阳狱,先行审判再行定罪。”

    陈昌怒瞪廖长治,叱责其言道:“内史大人,此人已亲口承认,为何内史大人还要为其洗脱罪名啊?”

    廖长治不慌不忙,冷静反驳:“在座的各位都是身居高位者,又有天子威仪震慑朝堂,此人乃江湖草莽,初入朝堂,面对天子,心中惊惧乃人之常理。又有诸位对其百般威吓,战栗之下失口承认也不无可能。陛下常说,为君者当爱民如子,自然不能冤屈了任何一名百姓。丞相大人如此急于判此人有罪,是想陷陛下于不义吗?”

    这么一顶大帽子扣下来,陈昌气得七窍生烟,大喝到:“廖内史,你血口喷人!”他指着跪地的斗笠人道:“他惊惧?他战栗?”

    陈昌对着众臣说:“你们大家看看,他有半点惊惧、战栗的样子吗?”

    众大臣议论纷纷,廖长治不慌不忙对着文治帝行礼道,“还请陛下圣断!”

    赵诚微微蹙眉思索片刻,道:“那就先将此人押送入洛阳狱,好生看管,由执刑内史严加审判。”

    遂又说:“此事今日不再议。”便将大臣们的嘴堵上,没人再提。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也许你还喜欢: